驚!中醫「土方子」恐絕跡?人大代表疾呼:再不救就晚了!
中医药传承创新迎来新机遇,河南向中医药强省迈进
一株小草改变世界,一枚银针联通东西,一缕药香跨越古今。 近年来,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河南,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医药大省,正朝着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奋力前进。
人大代表宋兆普:推动中医药发展,发扬千年瑰宝
今年61岁的宋兆普,现任河南省汝州金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,并荣获河南省中医药突出贡献奖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他始终关注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。
宋兆普表示:“作为一名基层中医,我永远不会忘记先贤们尝百草、济苍生的崇高品德。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,我将竭尽所能,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,让中医药这一千年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。”
民营中医医院的生存之道
把脉、问诊、开方,这些是中医传承千年的诊疗流程,也是宋兆普从医45年来,每日必做的寻常工作。
从28年前仅有3间诊室的小诊所,发展到如今拥有800张床位、年服务患者超过20万人次的三级康复医院,金庚康复医院的发展壮大,引发人们对民营中医医院生存之道的思考。
专注特色专科,打造核心竞争力
宋兆普认为:“中医在康复、针灸推拿、慢性病管理、儿科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。”他强调,民营中医医院更应找准自身优势,专注于某一领域或病种,打造特色专科品牌,构建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从而满足患者对特定治疗的特殊需求,在群众中建立良好的口碑。
传承中医经典,培养专业人才
民营中医医院还需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,培养专业的中医人才,保留和发扬中医的传统诊疗方法。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学术交流,不断提升中医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。
破解发展瓶颈,争取更多支持
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,宋兆普也发现,民营中医医院在科研项目补助申请、人才引进和人才晋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多元化的创新和发展。
为此,宋兆普积极建言献策,建议从民营中医医院中筛选出医疗质量高、核心竞争力强、群众口碑好、公益事业突出的医院,将其列入项目支持对象。
回归医疗本质,树立公益理念
宋兆普强调,民营中医医院应回归医疗的本质,树立公益理念。“医院的原始属性是公益性和福利性,民营医院也应摒弃单纯追求利润的观念,回归医疗本质,以技术和服务树立品牌,以品牌赢得患者的信任。”
推动民营中医医院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
“民营中医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,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;同时,许多民营中医医院分布在基层和偏远地区,切实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。” 宋兆普认为,推动民营中医医院的创新发展,对于扩大中医药在国际、国内的影响,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中医药文化飘香海外
近年来,金庚康复医院接收了一批又一批的“洋学生”,在全国开创了县级医院代教外籍中医学员的先例。如今,许多“洋学生”们在海外从事着中医诊疗工作,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。
谈及未来,宋兆普表示,他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,发挥专业特长,推动中医药文化飘香海外,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。
保护民间中医文化,与时间赛跑
“会治病,但考不过西医为主的执业医师考试;有秘方,但拿不到药品批号。”在许多从业者看来,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中医药的创新发展。
在日常工作和调研走访中,宋兆普也发现,许多民间中医都有自己的“绝活儿”,他们制作的丸、散、膏、丹用法简单、使用方便、价格便宜、疗效明显,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认知度。然而,受制于推广渠道等多种原因,这些中医瑰宝如今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。
民间中医的传承困境
在宋兆普看来,由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特殊性,丸、散、膏、丹的传承链条中,民间中医是核心枢纽。他们大多师承家族或名医,掌握着“一方一法”的独门绝技。然而,民间中医这一群体普遍年龄较大,保护丸、散、膏、丹的工作,可谓是与时间赛跑。
为“土方子”争取“合法身份”
“给‘土方子’一个‘合法身份’十分关键。”宋兆普表示,在保证药品市场秩序的前提下,应进一步畅通丸、散、膏、丹产品的准入、生产、销售资格和审批备案等各环节流程,让好药顺利进入市场。
打造“拳头”品牌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
此外,针对部分在治疗常见病、特殊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的丸、散、膏、丹,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人员进行挖掘和整理,集众家所长,形成“拳头”品牌。
“加大对丸、散、膏、丹知识产权的保护、收集和整理力度,保护好、传承好这一中医药文化瑰宝,期待中医药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。”宋兆普说道。
发表评论